前些日子有同事A 問到,為什麼我們現在在估算 Story Point 時是比手指,和新人訓練時教的用 Planning Poker 不一樣。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觀察,我順手問了一下在旁邊的同事B ,沒想到他的回答是「出手指就是方便阿, Planning Poker 是商人發明出來要賺錢的東西」,這個回答更是有趣了。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時候會需要估算。
通常我們會在 Refinement meeting(精煉會議) 時,用 Planning Poker 來估算 Story 的大小。估算的場景可能是這樣,一個 6人的團隊,在估 Story 時,大家先選定自己覺得的大小,然後將牌蓋起來,等大家都蓋好後再一起打開,打開後可能出點數 2,2,3,5,5,8, 還蠻不一致的,不過這是一個好現象。
這時我們會請估點最高和最低的人說說話,說明一下他們的理由,大家在一起討論一下,之後進行第二輪的估算,如果還是不一致,請大家在討論討論,在繼續下一輪,一直到一致為止。
但有時可能很難有共識,這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團隊預設的規則來加速這個一致的過程,也許我們可以說
會這樣做的原因除了加速進行外,也不希望在 Refinement 時討論的太細( 這可以留到 Planning part 2 要做的)
這裡有一個重點,估算的目的不是準確而是溝通,今天我們就從溝通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吧。
在使用 Planning Poker 時,蓋牌是一個很關鍵的動作,他讓每一個成員專注的做自己,不會去受到別人的影響,把自己對 Story的認知或想法表現出來。
當團隊裡如果有一個不管是台面上或台面下的意見領袖時,當他先表示意見時,大家通常會以他的意見為意見,也就會造成所謂的錨定效應。用蓋牌的方式強迫了每個人都要表達自己的認知,進而增進彼此的溝通,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引導技巧。
此時同事B 說,我們出手指時並沒有發現有這種現象阿。我只能說,你在的團隊是相對成熟的團隊,所以可能沒有這種現象,並不代表在每個團隊都不會有這種現象。但用 Planning Poker 的方式省去了你去判斷團隊成員是否夠成熟的問題。